博客來購書連結:https://whitehippo.net/2TNOJ
博客來電子書連結:https://www1.oeya.com.tw/2TNOK
作者成甲做為中國最有名的說書人之一,
致力於知識的轉化與普及,
在他的職涯生活中,發現了許多人拼命的花了時間進修研習,
卻不知不覺陷入了「低水平勤勞」的窘境,
包含作者成甲過去的自己。
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:
在書店買了很多書看過卻都忘了?
報名了很多課程,學習過但卻講不出內容?
很努力地花時間金錢進修,卻覺得效果不彰?
如果你也遇到了以上類似的問題,
非常推薦可以閱讀成甲的精準學習。
有另一本非常推薦的書-刻意練習,
我認為成甲的理論有一部分跟「刻意練習」可以相輔相成,
我後續會再寫「刻意練習」的書評,
及我"如何利用者兩個理論在人生的兩次大考中達到心目中的目標"。
在成甲的著作中表達了我們對於學習的目標有三點:
(1)如何解釋問題
(2)如何解決問題
(3)如何預測問題
那要如何衡量學習是否有達到以上任一的目標呢?
成甲提出了很簡單可反思的觀念,
你的思考或行為是否有因為學習後而改變?
比如,
常常因為工作忙碌而加班,
學習完時間管理職場進修後,
探討原因依然是工作過多?老闆偏心?
還是因為,
當事情一股腦地奔向你時,
你來者不拒且無章法的處理?
是否有用到書中的80/20法則管理工作順序[解決問題]
當工作落到你身上時是否有辦法判斷合理與否[預測問題]
或是你該用什麼角度與老闆客戶溝通現在遇到的問題[解釋問題]
沒錯,
這是一本教你怎麼 "學習" 『學習』的一本書。
跟大家想的不太一樣,
在資訊爆炸的時代,或許普羅大眾覺得要廣泛的學習,
在寬廣的知識面設立連結,
並著實運用這廣泛的知識處理工作與生活上的問題。
然而成甲卻不是這麼看的。
雖然現代資訊在網路上群魔亂舞,
爆炸飄揚,
但他認為要能有效的學習且利用各種新知,
反而應該深入、緩慢、精準的學習。
他認為當我們的學習過程中必須努力觸及「臨界知識」,
而所謂的臨界知識在書中的定義為:
經過我們深度思考後,發現具有普遍指導意義與規律定律的知識。
以上述講過的80/20法則來說,
當你清楚的理解,深刻的體悟80/20法則後,
對於將來面對各種處類相通的問題,
都可以用較為輕鬆的方式了解與處理。
當遇到管理的問題時,
80%的問題集中在20%的解決方法上;
當遇到電子商務的問題,
可以發現80%的人會買產品集中在20%上,
換另一個角度想80%的電子商務競爭對手會集中在20%的產品...
以圖表示,一般的學習方式像是網狀圖,
看起來學習了很多知識,
但由於各個知識間不相連或是不完全相連,
因為沒有共通性,
所以容易遺忘、不容易變通。
而成甲提出的知識學習方法,
則與樹狀圖比較類似。
「結硬寨,打呆仗」是曾國藩帶領湘軍在打數倍人數敵人的太平天國所用的戰術,
他指的是到了一個新的地方,
湘軍就要開始紮營,
並且不論酷暑寒冬都要挖壕溝,
將自己的堡壘鞏固紮實,
也不理敵軍追擊誘惑,
不輕易出擊,
反而是將壕溝更深更廣的包圍城市,
使之斷水斷糧。
運用到知識學習,
成甲認為我們應該先將知識堡壘緩慢且紮實的蓋好,
待融會了臨界知識(壕溝),
我們便可將這臨界知識,
這具有普遍規律性的知識向外延伸連結,
也由於他們在你腦海中被歸類到出根同源,
因此這樣的知識更不容易被遺忘,
也更容易融會貫通。
作者建議先從自己專業的學科,
或是感興趣的項目開始,
找到臨界知識再借之與其他融會貫通,
是較為輕鬆且保持熱情的學習方法。
終究回來,
學習的本質就是種不斷改變調整我們的假設,
讓我們再趨近於這確的假設下做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,
也在訊息四通八達的社會,
高效率學習的人們可以越快的接受新知挑整假設與決策,
而所謂學習的高效率可能不像一般人的想像:
每個月看一本書就叫學習;
報名了十萬的課程就叫學習,
學習的真相端看於融會貫通的程度,
也就是「臨界知識」的牢靠度。
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
這就是我們為甚麼要學習怎麼學習,
與其建立學習網,不如種下學習樹。
留言列表